长春莲花山
首页 > 观网直击
长征路上与朱德总司令的故事(讲述人:沈邢台)
发布日期:2019/11/15
浏览:84032 次


红色传人心向“红色”吉林

将军的后代

为吉林讲红色故事

英雄精神将提振民族精神

化作一股振兴东北的洪流

10.jpg

沈先夫:(1913—1993),湖北红安人,原名沈先富,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排长、红军大学学员、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总校队长、东北一纵队二师任团长、政委、合江省鸡西县县长、松江省交通厅厅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大队副政委等职。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排长时,直接负责保卫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任务,曾三次立功获嘉奖。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期间,曾被评为“教育战线上的优秀干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抢修临津江桥的战斗,为五次战役提供军事交通保障,受到通报表彰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自由独立解放二级勋章。归国后,先后担任东北公路总局副局长、吉林省委森林工业交通部副部长、吉林省人事局长、吉林省劳动厅厅长等职。1993年12月5日逝世。

未标题-1.jpg

沈邢台:沈先夫之女,1943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我省退休干部,曾任吉林省煤炭管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吉林省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副经理、吉林省胜利零件厂副厂长。

我叫沈邢台,是一名老党员,今年76岁了,是一名退休干部。

我父亲沈先夫是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人。他出身贫寒,曾随奶奶沿街讨过饭,后又当了地主家的放牛娃。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川陕苏区出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时期,父亲曾任朱德总司令的警卫排长,历尽险阻,最终把朱德总司令安全护送到陕北延安。到延安后,由朱总司令送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贺龙的129师任连长。后来,组织上再次送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学员高干大队中队长兼军事教官,在抗大建校五周年时,被抗大总校评为“抗大总校模范干部”,发了奖状。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在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纵队二师四团任副团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在解放四平四进四出的战役后负伤,转业到地方任现黑龙江省鸡西县县长,领导了该县土地改革运动后,又到现在的黑龙江省公路交通局任局长。1950年又穿上了军装,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工程兵大队师政委。1953年朝鲜停战后,回国转业到地方。1955年,从沈阳东北行政委员会调到吉林省人事局,先后任省人事局局长、省劳动厅任厅长兼党委书记,一直干了近三十年直到退休。退休后,仍任吉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吉林省工作生活了近四十年。1993年12月5日在长春病逝,享年80岁。

父亲沈先夫参加革命六十三年真是“六十年风风雨雨一先夫,一辈子勤勤恳恳一公仆。”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红军队伍不断壮大。蒋介石和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消灭共产党,对革命根据地疯狂的开展五次大规模“围剿”。而我们的党在王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了,损失惨重,迫使红军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长征开始时,红军大约有30多万人,但长征结束时,到达陕北的红军仅剩下了二万五千人左右,牺牲了近30万人啊!

红军烈士的鲜血流成了河,红军烈士的遗体铺成了路,我们党和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那时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父母都是八路军,在行军路上的一个小村子里我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上学读书。

11.jpg

记得从我懂事那天起,就常常听父亲给我讲当年他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父亲讲故事时常常是热泪盈眶,而我听着听着便也流下了眼泪。我就是听着父亲讲这些故事长大的。

我父亲沈先夫在长征中担任朱总司令的警卫排长。那是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爬雪山时,我父亲得了打摆子病(学名叫疟疾病)由于没有医生又没有药吃,只能硬挺着。由于发烧造成了他深度昏迷、不省人事,倒在雪山脚下,谁叫也不醒。当时部队吹了集结号,大部队要动身第三次爬雪山了,警卫排的战士们比较年轻,也没有经验,以为我父亲死了。因为部队马上要行军爬雪山了,无奈,他们便边哭边抬着我父亲送到雪山脚下的死人堆旁边放下了,当时死亡的红军烈士遗体在雪山脚下堆成了小山那么高,那么多人,非常惨烈!我父亲昏迷时朱总司令不在场,他和贴身警卫员“小公鸡”下到其他连队去视察了。当警卫排要爬雪山时朱总司令赶了回来,警卫排战士们列队等着朱总司令回来,朱总司令没看到警卫排长我父亲时便问道:“沈排长哪去了,怎么没见到他?”

警卫排战士们含着泪道:“报告首长,沈排长已经牺牲了,抬到死人堆里了!”

朱总司令吃了一惊,说:“我去看看他。”

便快步走到死人堆旁,看到了我父亲。他含着眼泪蹲下,摒住呼吸、仔细地反复用耳朵在我父亲胸前左边听听,再右边听听,摸摸前胸又摸摸手脚,观察了半天,最后他深深吐了一口气,对警卫排的战士说:“小沈他还没死,还有口气,你们用我的担架两人一组把他抬上雪山,爬也要爬过雪山,给他盖上我的棉被。”

就这样警卫排的战士们冒着风雪,大口喘着气,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和困苦,最后把我父亲抬下了雪山。下了雪山之后,我父亲奇迹般的从昏迷中清醒了过来,又活了!当父亲知道是朱总司令救了他的命时,万分感动,“扑通”一声给朱德同志跪下连连磕头,一头扑到了朱德总司令的怀中,声泪俱下说:“朱总司令,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大恩大德啊!”

朱老总含泪笑道:“活过来就好,活过来就好啊!”

我父亲和朱老总拥抱了,这是有生以来与朱总司令的第一次拥抱。当时父亲也忘记了他是总司令,而自己只是一个小排长的身份了。只感到朱总司令像慈祥的父亲一样令他爱戴无限!

朱老总对待战士非常好。有一次过草地时,当他听说有的红军战士因为吃了有毒的野草而上吐下泻,还有个别战士被毒死时很难过。便对我父亲说,从今以后凡是大家寻来新的野草时先不要吃,拿过来让我先看看,让我先尝尝,待没有问题后,再把草样子包好分发到部队去。我父亲一听,说朱老总你不要先尝了,还是我们先尝尝,你是首长,我们要保护你的安全第一呀!但朱老总不同意,说我年纪大比你们有经验,小时候在家我也常吃野菜,认识一些草。总司令说完后,又让我父亲把新采来的五六种野草全拿来给他看,他非常认真的仔仔细细的看了半天,最后定下三种野草可食用,并让我父亲把他认为没问题的那几种野草煮完后给他吃。我父亲一再不同意朱总司令先亲自尝。但朱总司令说:“军人的天职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军令如山倒!你们听不听我的命令?”我父亲没有办法。只好照办,把煮好的几种新草给朱德吃了。那是晚上吃的,那一夜我父亲和警卫排其他人都没睡好觉,怕朱老总吃了新采的野草再出啥问题。

当第二天清早,父亲看见笑眯眯的朱总司令员向他们走来,我父亲心中才放下一块大石头。朱老总见到我父亲说:小沈,没问题了,快把昨天新采的可以吃的草包好,多分几份发到咱队伍中去。我父亲和警卫排的战士们很感动,含着泪把草样子发到部队各分队中,去了对他们说:“这份草是咱朱总司令亲自尝过的救命草啊!”

父亲把朱德的马丢了,朱德没批评他反而安慰他。

过草地时,有一次白天父亲带领的警卫排护送着朱德,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过了水草地中死亡陷阱地段,全在稀泥的死亡陷阱中爬滚折腾的成了泥人,人困马乏!加上又下了雨,晚上没干草引火,一夜没吃饭草,人又饿又累,宿营后父亲派的站岗值班的战士睡过去了,父亲也在后半夜睡过去没醒过来查岗。恰恰在这后半夜,三十一军政治部的人偷偷将朱德的马偷去,当夜便杀了吃了马肉。直到第二天天亮父亲才发现朱总司令的马被偷吃掉了。父亲自责的大哭了起来,警卫排的战士们也难过的哭成了一片……

当我父亲流着泪向朱总司令报告此事,并要求朱德批评他时,万万没想到,朱德总司令却大笑了起来,上前拍着我父亲的肩膀慈爱地安慰着他,和气亲切地说:

“小沈!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丢马的事不能怪你们,大家过草地行军都很辛苦,不能怪大家!那马让他们吃了就吃了吧,大家过草地都太饿了,都很辛苦嘛!我还骑着马呢还很辛苦,况且大家步行更辛苦啊!”

见朱总司令这样体谅战士们的疾苦,说的话这样和蔼可亲,我父亲感到心里暖暖的,又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未标题-1··.jpg

为了代代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已是71岁白发老人的我勇敢的拿起了笔,奋笔疾书三年,终于在2017年我74岁时,写出了一本23万字的长篇小说,书名是《长征——128壮士之歌》,这本书由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我是敬献给长征路上在雪山草地中壮烈牺牲的红军烈士的。但愿我这星星点点的文字,能化成无数永不凋谢的美丽鲜花,敬献在我终生挚爱的红军烈士们的墓碑前,以此表达我们后人对红军烈士永久的缅怀,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热爱!


(中国观网)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