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网直击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1/12/22  发布者:admin  浏览:66300

1.jpg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李壮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出席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昨日闭幕,我们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jpg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宝宗先生、省发改委主任李国强先生、省科技厅厅长李岩先生、省工信厅厅长孙简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先生、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孟庆宇先生、省文旅厅厅长杨安娣女士、省统计局局长王吉先生。

       下面,首先请张宝宗先生介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情况。


张宝宗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


3.jpg


        12月20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现在,我把会议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通报。


        第一,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之后省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省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研究安排明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认真组织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12月16日和17日两天时间,省委书记景俊海同志分别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和专家学者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省委“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大谋划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研讨成果、各方面经济工作建议充分体现在了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当中。          

       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分两个阶段。昨天上午,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分别讲话,总结、部署工作。下午,先是分组讨论,随后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韩俊同志作总结讲话。省委副书记高广滨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江泽林,省委常委及省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第二,主要精神


       主要体现在景俊海书记和韩俊省长的讲话中。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


       一是回顾了2021年全省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是吉林振兴发展克难奋进、积厚成势、攻坚突破的一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果。

       会议从项目建设极大蓄积了高质量发展新势能,消费攻坚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创新创业不断催生了市场主体,产业升级加速孕育了新动能,农业丰收显著夯实了发展基础,民生改善持续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诸多方面,对2021年我省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回顾。

       会议强调,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不懈奋斗的结果。


       二是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邃、高屋建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精准把握大势中保持信心定力。

        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深入学习、把准方向,狠抓执行、主动作为,协调联动、见到实效,在打好政策组合拳中稳定经济大盘。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是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还提出了明年我省经济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明确了需要重点抓好的8个方面工作任务。


       四是强调了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聚焦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履行好“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大职责使命。


4.jpg


        第三,重点任务


        一是下大气力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双廊”,持续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和冰雪三个万亿级大产业和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

        围绕统筹推进“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发展,强调要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为建设重点,加快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新能源要全面发力,加快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系统布局东部“山水蓄能三峡”,规划实施“全域地热三峡”,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新装备要重点发展现代汽车、轨道装备、光电装备、卫星制造等产业。新材料要围绕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发展需要,发展碳纤维材料、电池材料、电子材料和环保材料。

        新农业要围绕种子技术、耕种技术、黑土地保护等,形成产品系列、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

        新旅游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体验,做精东西旅游“双线”,重要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

        新电商要围绕吉林商品特点、功能与形态,分区域、分领域打造若干地区性和专业性的新电商平台。

        新基建要加快交通、物流、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安全化、便利化改造。

        新环境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系统谋划推进网络化、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新生活要针对三孩政策落地、人口老龄化等趋势变化,加快完善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新消费要聚焦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加快构建“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围绕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调要推进各领域配套、产能、排产、结算、创新、人才“六个回归”,为老工业基地全面赋能。


        二是下大气力推动扩大内需取得更大成效


        着眼于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强调要加强项目谋划,切实搞好服务保障,继续开展“三早”行动,持续抓好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紧扣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建立梯次跟进的项目储备库。

        着眼于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下大气力以高水平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1+N”工作部署方案,突出半导体芯片、科学仪器、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尽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

       聚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调要整合省内“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和企业,建立区域性创新联盟,促进高度渗透、嫁接转化。

       聚焦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调要出台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实施方案,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正式实施“十四五”高端人才实际收入倍增计划,切实增加人才政策含金量。

       聚焦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强调要研究制定人才政策3.0版,加大职称评审放权力度,持续开展引才聚才活动,做好人才“加法”,吸引人才增量,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四是下大气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围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一日办、免费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与上混、与下混、与民混,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国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决做到对企业家无事不扰、允许试错、帮助改错;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实现既深入挖潜增收,又减税降费、放水养鱼。

        围绕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强调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开放平台带动作用,特别是要精心谋划第7届全球吉商大会、第2届中国新电商大会等活动,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五是下大气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调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明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今年只高不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实现粮食产量1000亿斤远期目标提供支撑。

       要深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这篇大文章,重点项目要尽快投产见效。

       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0万户以上。特别是要通过“一帮一”,把边境空心村的问题解决好。

       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


      六是下大气力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着眼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调要大力实施减污降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着眼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要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着眼于持续推动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调要推动“大水网”工程环评和可研报告抓紧获批、明年尽早开工;全面铺开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努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

       着眼于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强调要抓紧申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项目、促进绿色转型等方面加强探索试验。


       七是下大气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稳住就业基本盘。

       要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实施“马兰花计划”,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办好我省首届技能大赛。

       要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强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能力,严格落实“一精准三确保”要求,精准管住极少数、放开大多数,坚决防止“一刀切”。

       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运行机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保障覆盖面。


      八是下大气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压紧压实地方、部门、企业责任,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大力推进平安吉林建设,着力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建立健全重大舆情协同反应机制,积极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做好舆情管控,切实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日报: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吉林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请问,我省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jpg


王吉

       谢谢您的提问。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吉林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全省上下迎难而上,克难奋进,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如果要总结这个良好开局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变化,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就是:“丰、快、优、升、新、好”。

       第一个字是“丰”,即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畜牧业产品供给充足。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跨上800亿斤大台阶,达到807.84亿斤,比上年净增加47.24亿斤,亩产941.3斤,总产量、单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净增量占全国的17.7%。主要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肉牛饲养量513.2万头,生猪饲养量2354.9万头,羊饲养量1041.9万只,家禽饲养量4.78亿只,持续保持良好势头。

       第二个字是“快”,即投资实现快速增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1—11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尤其可喜的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类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2%,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8%,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倍。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项目建设快速推进。1—11月份,全省实施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51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48个。如:“陆上风光三峡”系列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超150亿元。

       第三个字是“优”,即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制造业重点产业增势明显,1—11月份,全省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5%、18.4%、10.4%、23.6%、46.1%,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年初以来累计生产新冠肺炎疫苗3.1亿剂次。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快速增长。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3.6%,保持高速增长。集成电路、化学纤维和合成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5倍和11.3%和22.9%。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碳纤维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倍、7.3%和81.3%。

      第四个字是“升”,即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9.2%、34.4%、25.1%。消费升级类产品需求加快释放。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6%、41.2%,年内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1—11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8%。

       第五个字是“新”,即创新驱动开创新局面,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1—11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快速涌现。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预计全年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1000亿元左右。1—10月份,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571亿元。A股首发上市数量为近25年来最好水平,首发募集资金创历史新高。1—11月份,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2万户,同比增长52%。其中新登记企业11.2万户,同比增长21%;外埠企业新登记3.2万户,同比增长70.6%。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0万户,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6.6万户,同比增长52.2%。优化人才就业环境。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

       第六个字是“好”,即民生类指标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和9.6%。稳就业持续推进。1—11月份,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

       低保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2%和22%,创近年来最大增幅。物价水平总体平稳。1—1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0.6%,涨幅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加大。1—11月份,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6.3%,其中,卫生领域投资增长1.5倍,占社会领域投资比重达到43.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11月份,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6%,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些情况表明,我省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积极变化不断增多。但也要看到,吉林振兴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同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省经济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昨天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季度经济表现对全年走势、市场预期具有“风向标”作用,请问对于明年一季度如何开好局、起好步省里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6.jpg


李国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省政府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行动,针对明年一季度形势特点,专题研究提出了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的十项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结起来就是十个“一点”。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再大一点。

       包括尽快推动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地;对年底到期实施效果好的惠企政策进行延期;引导金融机构用好降准政策,信贷投放适当向一季度前倾;及时对接国家资金投向,再谋划一批项目,更多争取国家支持等内容。

       二是企业增产扩能再挖潜一点。

       包括落实省市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产业链链长制,协助一汽做好芯片采购,延续“旗E春城 旗动吉林”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推动吉化、油田及重点钢铁企业稳定生产、释放产能;鼓励重点工业企业“两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等内容。

       三是项目建设再超前一点。

       包括1月底前力争一汽奥迪PPE、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启动建设,提早组织春季项目集中开工,加快推进291个冬季施工项目;对一季度投资增长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加快拨付政府性投资工程资金;加快下达前期成熟、具备条件的政府债券项目资金;提前下达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集中落地开工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等内容。

       四是促消费活动再丰富一点。

       包括举办“吉林18消费节”,投放1亿元(省级)消费券;组织实施千企销售竞赛活动,对一季度销售额增速较快的限上批零住餐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奖补;开展全品牌汽车促销,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发放购车补贴;持续深化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等内容。

       五是促进冰雪旅游再火爆一点。

       包括3300万元(省级)冰雪消费券1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毕;开展长白山高铁开通主题营销活动;发放2000万元省级工会经费,带动各级工会开展吉林职工助力冰雪运动;办好长春冰雪节、吉林雾凇节、查干湖冬捕节、长白山粉雪节以及第六届雪博会等内容。

       六是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增产增效再提升一点。

       包括加快“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各项政策落地;对出栏肉牛能力强的企业给予奖补;对新建、改扩建肉牛规模养殖圈舍给予奖补;抓好生猪产能调控;对乳品加工企业新建全产业链项目争取给予支持;高质量抓好备春耕生产;做好100万吨省级化肥临时性商业储备;落实棚室建设补贴政策等内容。

       七是推动房地产市场运行再稳健一点。

        包括鼓励和引导各市县开展购房补贴和贷款贴息工作,支持农民进城购房;长春市落实好重点高校毕业生安家费以及国家级领军人才购房补贴政策,提高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标准,有关支持政策有效期延长至2022年6月30日等内容。

        八是要素保障再跟进一点。

       包括全力做好煤电热保供工作;强化银企对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难题;开展全省工业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努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强化项目用地、用能保障等内容。

       九是民生安全底线再兜牢一点。

       包括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组织全省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督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两节”期间重要商品保供稳价,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两节”期间综合保障工作等内容。

       十是经济运行调控再精准一点。

        包括加强前瞻性调控,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推动今年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运行平滑衔接等内容。

        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将抓好十项措施落地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见实效,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吉林日报: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已经获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吉林创新发展?


7.jpg


李岩

       12月15日,科技部正式批准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这是全国批复的第11个创新型省份,也是东北三省一区第一个创新型省份。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我省将通过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今天上午,召开了省委人才工作暨创新型省份建设大会,这标志着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从前期谋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旗帜性抓手,牵头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调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新路径。

        一是加快优化创新生态,打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战。

       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制定出台我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制定出台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构建有利于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耦合的新生态新格局。

       二是持续营造创新环境,打好科技攻关持久战。

       持续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坚持科技攻关“能者上、优者奖”,调动全社会科技力量攻克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总结推广“负面清单+诚信+绩效”试点经验,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解除后顾之忧,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从事科研活动。继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行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更好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三是启动实施科技转化“双千工程”,打好科技成果保卫战。

       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支撑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重点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双千工程”,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搭建桥梁。“十四五”期间,累计推动100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1000家科技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攻关或成果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双千工程”,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深度整合省内“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持续开展企业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进企业活动,推动高校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入合作、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创业新格局。

       今天上午,在省委人才工作暨创新型省份建设大会前,组织中科院系统相关院所与各市州、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了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的帷幕。通过与中科院的对接合作,积极吸引中科院系统的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到吉林省,必将为吉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入新动能、增添新动力。


香港商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请问省工信厅对推动2022年工业经济稳定运行有哪些具体措施?


8.jpg


孙简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全省工信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着力推进“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发展,以落实“十四五”规划为引领,通过“五个突出抓”,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各项任务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抓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加快推动“十四五”工业规划及汽车、食品、石化等8个专项子规划落地实施,充分发挥“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和“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走廊”作用,常态化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继续抓好万亿、千亿、百亿级产业培育的“百千万”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汽车产业。围绕打造现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态,加大“六个回归”力度,集中力量帮助一汽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全力稳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抓好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三富” 等重点零部件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

       石化产业。全力推进吉化转型升级和乙烯改扩建及配套工程,做好下游烯烃产业链延炼项目谋划;推动吉林油田战略转型。

       食品产业。从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动中粮生物年产3万吨丙交酯、白城镇赉年产15万吨柠檬酸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以长春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力推动长春生物所疫苗项目和血液制品、通化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等项目,推动吉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金赛药业产业园等加快建成。

        装备产业。推进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标准地铁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新产品研制,帮助长客开拓省外市场。加速推进“吉林一号”星座组网。推动三一重工、东方电气、中国中车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进程。

        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推动集成电路协同化发展,打造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吉林市半导体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新材料产业。落实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政策19条,抓好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推动碳纤维在风电、汽车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二 、突出抓企业精准服务,确保工业平稳增长。

       坚决稳住工业基本盘。加强重点企业运行调度,做好全省50户、市(州)500户重点企业监测预警。推动重点企业挖增量、遏减量、防变量,推动一批重点增量企业扩产扩能,按旬调度监测企业生产计划、产品产量、产值增长情况,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同时,抓好企业煤电油气运及资金、用工等各类生产要素稳定供应。

       三、突出抓项目有力支撑,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全过程全链条促进项目建设。立足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坚持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一起抓,打造梯次跟进的项目储备库,谋划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升级改造试点示范工程。统筹各方力量合力抓项目,建立重大工业项目省市县三级协同谋划推进机制,分级谋划推动项目。建立政企联席工作机制,向上争取政策、平行研究政策、向下落实政策。建立项目包保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跟踪、全流程服务。

       四、突出抓融合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实施“百企示范、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建设行业级、园区级、产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红旗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快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动培育创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一批有代表性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

       五、突出抓机制优化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积极构建完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打造“十百千万”优质企业群体,积极培育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组织实施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常态化组织好“服务企业周”和“吉林省企业家日”活动。


吉林广播电视台:今年吉林省农业经济形势很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请问得益于哪些有力举措,明年如何继续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9.jpg


张凤春

       今年我省粮食获得特大丰收,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创历史新高,跨上标志性的新台阶。我省粮食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今年超过800亿斤以上就达到了新阶段性水平,粮食产量增长6.21%,居全国10个粮食大省的第一位;净增量47.24亿斤,居全国第二位,粮食单产941.3斤/亩,居全国第四位。粮食生产的可喜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支撑,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吉林新的贡献。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作出的“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等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政策有力。打出政策“组合拳”,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强粮食生产30条、黑土地保护38条、现代种业创新发展18条等政策措施,省财政拿出5亿元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落实国家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比上年增加2.21亿元。针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国家给予我省一次性补贴10.53亿元。

       二是市场拉动。去年秋粮上市后粮价持续上涨,今年3月份玉米、水稻、大豆均价分别达到1.4元/斤、1.52元/斤和2.7元/斤,同比增长58.4%、10.9%和31%,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9.28万亩。

       三是科技支撑。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优选主导品种115个、主推技术49项。率先与中科院合作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扩大到2875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持续推进全程农机化,国家级示范县基本覆盖产粮大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

       四是设施保障。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组织抗旱浇灌379.8万亩,加上气候条件有利,为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2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同时开始谋划实施千亿斤粮工程,省委书记景俊海在讲话中说,利用十年左右时间,吉林省粮食产量要达到1000亿斤,再增加200亿斤,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力保播种面积,做到只增不减。

       二是抓好农资保障。针对今年化肥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利用好省里化肥临时性商业储备,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适时购进,确保满足春耕需求。

       三是重视措施落实。主要是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化"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扩大实施保护性耕作,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着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四是强化防灾减灾。提前监测预警、落实应急防控措施,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2500万亩以上。全面防御重大病虫害,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联防布控,一旦发现迅速消杀,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新华社:围绕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重点任务。请问省商务厅在提振消费市场和推动经贸合作等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10.jpg


孟庆宇

        感谢您和广大媒体朋友对商务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这两个方面工作,在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以较大篇幅、较高要求做了重点部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全省商务系统将坚定信心、务实担当,聚焦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强招商,为稳定全省宏观经济大盘作出商务贡献。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加紧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4项重点,狠抓消费持续增长。

       强化政策引导激发消费活力,两节将至,我们正在谋划组织“18消费节”,还将继续压茬发放消费券推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扩销增销,壮大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提振消费市场。强化新型消费增动力,推进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连锁品牌经济,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强化农村消费挖潜力,推进县域、村镇商业体系建设,改善并优化农村消费供给。强化平台建设提引力,推进长春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地级城市和重点县域创建中小型消费示范城市,智慧化改造步行街,培育新经济、打造好夜经济,引领时尚潮流消费。

       二是采取4项行动,狠抓外贸外资稳定。

       实施政策激励行动,制定全面对接RCEP、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综保区高水平开放、珲春海产品贸易系列措施。实施企业帮扶行动,开展重点外贸企业纾难解困行动,帮扶重大外贸项目。支持企业市场开拓、畅通国际物流、开展出口保险,降低企业运营压力。实施贸易拓展行动,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二手车出口、整车和药品进口等平台,运用好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平台,扩大进出口规模。实施外资扩容行动,举办吉日、吉韩、吉欧经贸交流活动,引进一批外资项目。

       三是实施3项举措,狠抓项目资金到位。

       推进产业招商,深化“五个合作”“六个回归”,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加快汽车、风电、化纤、肉牛产业生态招商进程,推进一批产业链项目加快落地。推进重大活动,办好全球吉商大会,深化与央企全面对接,开展京津、沪浙、广深经贸交流,引进重大投资。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推进省政府签订的政企合作框架协议落实。

       四是加快3项建设,狠抓电商创新发展。

       培育壮大主体,深入实施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举办第2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培育更多产业链主体,大力发展新电商。强化平台功能,发挥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建设新电商园区、基地,培育直播及产品供应链企业。深化农村电商示范,推动县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升级。深化跨境电商,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联动发展,持续构建跨境电商生态。


人民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六新产业”再次被重点提及,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旅游”?接下来,我省的旅游产业将会以什么样的新姿态来迎接这其中的变与不变?


11.jpg


杨安娣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打造“六新产业”,“新旅游”作为“六新产业”之一,该怎样理解和把握?首先要厘清旅游业“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

        变化的是:消费升级、市场多元、需求变化、特别是疫情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催生了旅游业发展趋势、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变革。

       不变的是:旅游是基于人的天然开放性基因而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以异地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异地消费的经济属性。社会越是进步、经济越是发展,旅游业的成长空间就越开阔、释放潜力就越强大。

       把握“新旅游”,重点在四个方面:

       一、新旅游,新在产业定位。

      “六新产业”中,新旅游同“四新设施”建设联系最为紧密——旅游项目需要新基建来支撑,旅游形象需要新环境来打造,同时旅游业又引领和创造着新生活、新消费。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正是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旅游业才能从小行业发展成支柱产业,从边缘化进入到经济主战场。发展“新旅游”,就要进一步打破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集中整合更多资源,持续构建“大旅游”格局。

       二、新旅游,新在观念转变。

       更新资源观,从传统的以景区观光为主的有形资源开发,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消费娱乐等全类型、全域化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转变;更新产品观,从传统的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的重资产型产品体系中跳出来,向科技类、体验式、沉浸式等低投入、见效快的轻资产型业态转变;更新营销观,从过去的以客源地为主的地域化、拉网式营销,向更为精准的圈层化、全媒化、分众化的营销模式转变;更新人才观,从传统的粗放式、单一化的服务型人才,向专业化、品质化、管家化的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更新组织方式,改变过去以旅行社团组游、省外游、跨境游为主的模式,更多地利用网络APP平台推出自助游、定制游、周边游、自驾游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三、新旅游,新在动力转换。

       传统旅游业是以资源为主体的供给型驱动模式,地方有什么样的旅游资源,就向游客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与需求脱节,致使产品缺乏吸引力、竞争力,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互补。

       相较于以“物”为链主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旅游业是以“人”为链主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更为复杂的网状产业链。“人”的需求的丰富性、多元化和日益更新,是促进旅游产品迭代升级、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内生动力。

       因此,发展新旅游,就要牢牢把握旅游业作为需求主导型产业的本质核心,始终从市场和游客的角度出发,以需求侧发力牵动供给侧改革,形成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四、新旅游,新在发展路径。

       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要求,必须要在提高产品体验性、丰富度和吸引力上下功夫,推动旅游从单一场所场区向融合式、场景式、体验式转变,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延展突破。坚持全域化融合,依托我省城镇和乡村文旅资源,建设精品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建设,增强城市商业区的旅游服务功能。

       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大力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加强多产业融合,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和医药产业优势,发展工业游、康养游;促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研学游;积极培育低空游、自驾游、户外游、亲水游等新业态,推动“商(商贸)、养(康养)、学(研学)、闲(休闲)、奇(新奇体验)、情(亲子家庭)”新型六要素产品。


责任编辑:张丹丹